《绷紧世界--凡人软哲学》-凡人软哲学-第19章


迹煳茏嗑Щ平淼溃章樱烙小?br /> 朱俊之击黄巾也,其护军司马北地傅燮上疏曰:“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是故虞舜先除四凶,然后用十六相,明恶人不去,则善人无由进也。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臣受戎任,奉辞伐罪,始到颍川,战无不克。黄巾虽盛,不足为庙堂忧也。臣之所惧,在于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弥增其广耳。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诚使张角枭夷,黄巾变服,臣之所忧,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陛下宜思虞舜四罪之举,速行谗佞之诛,则善人思进,奸凶自息。”赵忠见其疏而恶之。燮击黄巾,功多当封,忠谮诉之。帝识燮言,得不加罪,竟亦不封。】评点:这段摘录集成的历史片段,展示了当时在张角黄巾起事之初,朝廷内部的分析。这些意见反映出天下俊才对如何应对黄巾起义的高见。黄巾起义的人员组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信黄巾道的人,这部分是少数但是核心,另一类是流民,因为政治动荡和不满政府强取豪夺,而参加黄巾军,使大多数。杨赐建议采取措施,使各地安抚流民,使之安居乐业,脱离黄巾军,然后派军队镇压黄巾道这个核心。杨赐的计谋,去枝节而突出主干而后伐之,伐干,树始能倒。这是深得抓住重点之三昧,其谋若成,汉当可延喘。然而杨赐之谋是上策,但不是上上策。上上策乃张钧、傅燮之谋,可谓截断源头。因为产生流民原因是政治动荡和政府强取豪夺,究其根源在于十常侍任用亲信、无法无天,皇帝要天下又要舒适的生活,明知十常侍不法,但也不能除去,这才是主要矛盾。
四、【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韩馥、袁绍以书与袁术曰:“帝非孝灵子,欲依绛、灌诛废少主、迎立代王故事,奉大司马虞为帝。”术阴有不臣之心,不利国家有长君,乃外托公义以拒之。绍复与术书曰:“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术答曰:“圣主聪睿,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乃云今上‘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馥、绍竟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污邪!”固拒之。馥等又请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复不听,欲奔匈奴以自绝,绍等乃止。】评点:当前主要问题是解决董卓。关东诸将不抓住此重点,反而去寻求立新主,如此导致人人各怀心事,徒增内部矛盾和复杂性。而袁绍既为盟主,代表着公认的正义,足以号令山东,立新主何为?以此观之,袁绍不得要领,不会抓主要矛盾,最终导致关东起义讨伐董卓失败。
五、【公孙渊阴怀贰心,数与吴通。帝使汝南太守田豫督青州诸军自海道,幽州刺史王雄自陆道讨之。散骑常侍蒋济谏曰:“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能制,是驱使为贼也。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己。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质,岁选计、孝,不乏职贡,议者先之。正使一举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国,得其财不足为富;倘不如意,是为结怨失信也。“帝不听。豫等往,皆无功,诏令罢军。】评点:”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己。这几句话非常形象,说明了为什么要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了主要问题,往往次要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把主要精力应付狐狸而忽视虎狼当路,就会被虎狼所噬。
六、【 司马昭初围寿春,王基、石苞等皆欲急攻之,昭以为“寿春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使同就戮,吾当以全策縻之。但坚守三面,若吴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也。吴贼破,钦等必成擒矣!”乃命诸军按甲以守之,卒不烦攻而破。议者又以为“淮南仍为叛逆,吴兵室家在江南,不可纵,宜悉坑之。”昭曰:“古之用兵,全国为上,戮其元恶而已。吴兵就得亡还,适可以示中国之大度耳。”一无所杀,分布三河近郡以安处之。拜唐咨安远将军,其余裨将,咸假位号,众皆悦服,其淮南将士吏民为诞所胁略者,皆赦之。听文鸯兄弟收敛父丧。给其车牛,致葬旧墓。】评点:司马昭此战,从容算计,德武并重,很好地使用政治手法,可谓系统全面解决关键问题的典范。可知会抓关键问题的人,都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善于发现主要矛盾及其发展规律,能够设定合理目标和研究清楚达到该目标的条件,始终将主要矛盾放在重心并兼顾环境的变化,千方百计创造和引导各种条件使事情向有利方向发展。
这章引述古文较多,无非是要强调顺势而上的方法确实要引起注意。总之,不执著、抓重点,可利用或好或坏各种形势,“顺”之而“上”,这样连石头都可以漂到水面上。何况我辈凡人,如果具备了强大的意志,什么奇迹不敢创造?
到此,一众凡人基本搞清楚了办法原则,变不变蝴蝶就看怎么干了。本篇依据第一篇的“理”,总结了大志者敢于挑战极限、展现最辉煌的人性之法:以容纳矛盾、投入冲突、关注内因、实事求是来颐养智慧;以自信来转动规律、超越极限,以坚韧而不固执来获得力量;从考虑变化、纵目远眺、面向主要冲突、平衡最小原理和极大法则出发来制定战略;把策略和时间因素结合起来运用,善用缓急、时机,以行云流水一般的策略流来实施战略;不粘着于顺势或逆势、善于抓重点,最后成就大志者之伟业。这就是修养上智慧包容、自信坚韧;行事上纵目战略、善用缓急、顺势而上。
这些“法”看起来也没有任何奇特之处,我们不是常说“用兵如有神”,这不是说“兵”如有神,只要它是兵就行了,而是说“用”如有神,关键是“用”。我们已经找来了一群可以打仗的“兵”——法,它们不是残兵游勇,只要应用得好,相信毛毛虫也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
第三篇 道—绷紧的松弛——凡人的人生境界
前面两篇的研究,基本上是从单个客观—划割赋意—主观系统出发的。自然会问的一个问题:当很多这样的单个系统放在一起,也就是由人而形成社会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这个问题实际就是关于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本来我很腼腆,对社会有一点隔膜感,并没有资格发表对社会的看法。但后来发现这类困难而复杂的难题可能超出人的能力,没人可以给出满意的答案,这又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反正没人知道答案,并且嘈嘈杂杂的声音太多了,石头底下的蟋蟀舒展一下喉咙,估计还是安全的,请诸位凡人大度。为了更好的让众凡人看清我的想法的来龙去脉,我会采用比较学究一点的方式,当然非常严格的逻辑依然不是我所感兴趣的。
每个人都是一个意志的个体系统,社会是这些系统的综合体。在社会当中,这些个体系统互相碰撞、相互影响。我认为,这些碰撞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是:意志有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展现方式,或者说社会给了意志一个更宽广的舞台。设想一个极限情况,只有一个人的世界,意志只能通过客观…划割赋意…主观这个渠道宣泄到唯一的客观—自然界上,那么意志只有一个“自然界”这个舞台来展现自身,像《罗宾逊漂流记》所描写的那样。当存在多个个体系统的情况下,经过碰撞,对于每个人而言他的“客观”世界就扩大了,已经超出了自然界的局限,包括了更为宽广的“社会”客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