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多多少少有相同之处。无论如何,一个金代研究的宽泛书目还是迫切需要
的,因为它有助于各国该领域研究学者间的相互沟通。
② '805'金光平、金启孮:《女真语言文字研究》(北京 1980 年版)。这部著作是'806'金启孮的《女真文
字典》(北京,1984 年版)基础之作。
③ '240'D。卡拉等:《书写在纸上的女真文字的首次发现》。
④ '237'D。A。凯恩:《四夷馆的女真译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1975 年博士学位论文)。D。凯恩后来出版了
修改的增补本《四夷馆的女真译语》(布卢明顿,1989 年版)。
元史的传统史料 ①
《元史》
《元史》是现代历史学家研究元代的基本史料,210 卷,编撰于 1369—
1370 年。该书在 1370 年成书后不久便刻板付印,此后不断再版和重印。现
在标准的版本是中华书局 1976 年出版的 15 册的点校本;②虽然有各种影印
本,但这个版本还是最有用的。百衲本《二十四史》③影印了 1370 年刻本,
编者在影印时曾描修不清楚和丢失的字,反而造成了不少错误。④
这部包括 47 卷本纪、8 卷表、58 卷志和 97 卷列传的大部头史书,成书
比其他正史快得多,并由于成书仓促、纰漏过多而经常受到批评。虽然它确
实有许多错误,①但是在现代学者看来,作为中国标准正史的这些缺陷已被它
的其他价值所抵消。该书有相当一部分是将未经删改和加工的资料仓促抄入
正文,极少反映出史家的分析和评判。它确实不像过于精心编纂的《明史》
那样内部条理清楚和叙事简捷,后者的编修过程延续了 90 年。正因为《元史》
没有经过如此精心地提炼,它几乎完整地保留了史料的原貌,而许多史料在
其他地方早已见不到了。
此外,参加编撰《元史》的学者,都曾在元代生活,并有不少人是元廷
的官员,所以他们对元代有直接的了解。在明朝的新都南京曾为修《元史》
两次设立史局,以宋濂(1310—1381 年)和王祎(1322—1372 年)为总裁,
16 人组成的史局 1369 年工作了 188 天,14 人组成的史局(还有一个负责抄
写的书记)1370 年工作了 143 天。把这样一部书编完,不过用了 331 天,确
实令人惊异。在将它上奏朝廷之前,是否有任何编修者将它通读过一遍,颇
值得怀疑。
两个史局的第一个,在 1369 年将《元史》修撰至 1333 年,即顺帝妥欢
贴睦尔(1333—1368 年在位,1370 年死于漠南)即位时为止。编修者利用了
“十三朝实录”,“十三朝”指的是从成吉思汗到宁宗懿璘质班(1332 年春
季即位后仅 53 天即去世)的所有大汗和后继的皇帝。十三朝实录和其他档案
资料在 1368 年 9 月明军进入元都大都(今北京)时有可能被毁,赖于几个服
务于明廷的汉人文士的果敢行动才得以保存下来。①这些档案全部被运到南京
并在其后的一年里为修《元史》的史局所用。正如参加修史的官员在《上元
史表》中所述,他们不得不以 1333 年为终点,因为缺乏最后一朝的真实记录,
① 牟复礼撰。
② '653'宋濂等撰:《元史》(北京,1976 年版),210 卷。
③ 百衲本《二十四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年版)。
④ 见 1976 年版前附出版说明。
① '670'见赵翼(1727—1814 年):《廿二史札记》所引例证,杜维运编《廿二史札记及补编》(台北,1975
年版),卷 29,第 642—678 页。'674'亦见钱大昕(1728—1804 年):《十驾斋养新录》(上海,1935 年
版,1957 年再版),卷 9,第 195—225 页。
① '159'见富路特、房兆楹编《明人传记辞典》(纽约和伦敦,1976 年版)载陈学霖撰“危素传”,第 1465
页。本书导言注释中所引柯立夫文亦讨论了 1368 年北京的元代档案的保护问题。(译者注:柯立夫文导言
未引用)。
这样已成书的部分共有 159 卷。②
但是这样一部没有完成的史书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所以在其后的 1370
年又设立了第二个史局,编修至 1368 年的部分。当然,没有建立史馆去修撰
妥欢贴睦尔朝的实录,后继的王朝是不会这样做的。虽然如此,还是找到了
许多资料,传记增加了,书的其他部分也得到了补充,共计修出了 53 个新卷。
第一个史局的 159 卷加上第二个史局的 53 个新卷,全书应该是 212 卷,而不
是后来成书时的 210 卷。卷数的不符已得到了这样的解释:一些新传可能已
经与第一次的 159 卷中的其他传合并了。
对十三朝实录的情况已经不可能知道得更多,因为它们早已散佚,过去
亦没有研究史学史的历史学家对它们进行过考证。不管怎么说,它们不是保
存在宫廷中的按照中国史家传统真实记录宫廷活动的起居注。③它们应该是在
元代具有历史观点的汉人学者的推动下产生出来的。
1260 年,前金朝官员(1234 年金灭亡前)并在 50 年代加入忽必烈幕府
的文官王鹗建议忽必烈设立史局,纂修以前各帝的实录,指出若不乘时记录,
恐怕久而遗亡。根据这个建议,在 1262 年正式下令,命王鹗集廷臣商榷史事
并收集先朝的文字记录和口头传说,尽管蒙古统治者曾完全禁止汉人臣民接
触他们的历史记录和口头传说。①
结果是不久后即完成了《(皇元)圣武亲征录》。②曾有该书出自王鹗之
手的说法,但是现在一般不再接受这种说法。此书比随后写成的《秘史》资
料广泛,记事也准确得多,尤其是在记述政治事件方面。③《元史》太祖至宪
宗的本纪(卷 1—3,来自实录)与本书用语的一致,说明这部书在编撰成吉
思汗(庙号太祖)、窝阔台汗(太宗)、贵由汗(定宗)和蒙哥汗(宪宗)
实录时是作为基本史料使用的。这些在忽必烈之前的本纪,用中国记述帝王
的方式记录了前四汗的功绩,虽然他们四人从未宣称自己是中国的皇帝,在
他们在位时也从未认为自己是中国的皇帝。《元史》这几卷的记事零散,恰
恰表明了编修前四汗实录时收集必需的历史资料的努力没有完全成功。
关于 13 世纪 60 年代或其后直到元朝结束还有哪些史家能够接触蒙古口
述或文字记录的史料,已经无从知道。但是,从 60 年代往后,从忽必烈到宁
宗九朝的实录在每一个皇帝去世后都着手修撰,尽管没有证据表明元廷有固
定的制度根据逐日记录的统治者言行编写起居注并按照以前的中国官修史学
模式由在位统治者编撰前朝皇帝的实录。不管怎么说,《元史》中从忽必烈
(世祖)往下的本纪,无论是怎么编排的,都非常详细和繁琐,同样很少加
工。
《元史》中的 53 卷志,大多数出自《经世大典》,①这是一部 880 卷(另
② 见'75'柯立夫:《现存〈元史〉简论》。
③ '554'见杨联陞:《中国官修史学的组织:从唐朝到明朝正史修撰的原则与方法》。文中特别提到了修撰
《元史》的史局的结构。
① 关于王鹗对早期元廷史学的影响,陈学霖已有精辟的论述,见他的'52'《王鹗(1190—1273 年)》,第
54—57 页。这是罗依果主持编撰元代人物传记中的一个人物传的译文稿。
② '601'《圣武亲征录校注》,载王国维编《蒙古史料四种》(北京 1926 年版,台北 1962 年、1975 年再版)。
③ '375'《圣武亲征录》的简译本,先由伯希和翻译,后由他的学生韩百诗继续翻译并出版(莱登,1951 年
版)。
① '747'苏振申:《元政书〈经世大典〉之研究》(台北,1984 年版),第 270 页。苏振申在对《经世大典》
有记载说 800 卷)的大型文献,由奎章阁的学者编辑。奎章阁是文宗图帖睦
尔(1328—1332 年在位)建立的国家图书馆和艺术品收藏地,亦是全国的最
高学术机构。②《经世大典》主要是在元末著名文臣虞集(1272—1348 年)③
的监督下编修的。这部大部头的作品从未刊刻,所有的抄件似乎在明朝灭亡
之前都已经散?
小说推荐
- 剑桥中国史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剑桥中国史作者:费正清等杨品泉 等译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21ISBN9787500409076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 史家名著图书 历史 中国史 中国通史编辑推荐《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
- 刀锋上的文明--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
-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的狗腿子,有关此句俗谚的出处及传播时期,至今不是特别清楚.笔者估计是清末流行,何者,北京多油滑狡诈的官吏,天津多兴事搅水爱白乎的码头青皮,保定多出太监及看家护院的武卫(也可能后来日军大据点曾多设在保定使然.京油子,卫嘴子,京津两地人士皆一笑释然,说保定人"狗腿子,当然会在当地激
- 最新章:-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第85章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导 言这一卷和下一卷都用于讲述明史。这一卷讲述的是政治史,从 14 世纪中叶结束元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368 年建立的明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南明,即明王朝的最后残余部分于 1662年在缅甸被消灭时为止。那时距满清王朝于 1644 年在北京宣布受夭之命完成征服中国之时差不多
- 最新章:第210章
-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者:费正清【完结】译者的话《剑桥中国史》是剑桥多种历史丛书中的一种,各卷由研究中国相应历史时期的专家学者编辑,卷内各章由各课题的专家撰写,包括世界各国的中国史研究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在国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剑桥中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
- 最新章:第175章
- 爱在西螺大桥 作者 仲夏
- ﹏┛欢迎光临【书名】爱在西螺大桥【作者】仲夏【链接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love/11683/index.html第一章民国七十七年,台湾的经济已经完全步入轨道,农村的生活几乎完全被重工业所取代,也有少数的农村,依旧过着种田维生的乡村生活。虽然已经有些重工业的公司、工厂渐渐的转移到这个南台
- 最新章:第24章
- 剑桥--历史和文化
- 身在一个牛津之外的学府之地,看起来实在有些奇怪—马修·阿诺德,1853年在所有的欧洲城市中,比尔·盖茨偏偏选中了剑桥作为微软公司在美国境外开设的第一家分公司的所在地。1997年5月,当我读到新闻《科技淘金热推动剑桥)时,我正坐在剑河边的花园屋酒店里。在科沼泽,牛群在垂柳下吃草。邻桌的商人惊诧道“剑桥
- 最新章:-历史和文化-第41章
- 2036-剑桥--历史和文化
- 身在一个牛津之外的学府之地,看起来实在有些奇怪—马修·阿诺德,1853年在所有的欧洲城市中,比尔·盖茨偏偏选中了剑桥作为微软公司在美国境外开设的第一家分公司的所在地。1997年5月,当我读到新闻《科技淘金热推动剑桥)时,我正坐在剑河边的花园屋酒店里。在科沼泽,牛群在垂柳下吃草。邻桌的商人惊诧道“剑桥
- 最新章:剑桥--历史和文化-第41章
- 剑桥版倚天屠龙史
- 作者:Dr.Jean-Pierre Sean译者:新垣平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Kongfu in Yuan Dynasty剑桥版倚天屠龙史By Dr.Jean-Pierre Sean译者:新垣平目
- 最新章:第35章
-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疆域的变迁
- 1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讲现状就行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已经用得很普
- 最新章:第2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