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第56章


纰漏。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很能说明问题:《库比提诺的腐烂局面》(something"s Rotten in Cupertino)。这篇冗长的文章还不仅仅是对吉尔个人及管理风格激烈的批判。施伦德通过文章还告诉读者:苹果公司就要“得救”了,因为史蒂夫·乔布斯已经准备好接管了。
对史蒂夫来说,这篇文章就是攻击力最强大的“武器”。可以说,这篇文章为他打下了接管苹果公司的基础,他知道如何利用这个干载难逢的时机。另外一个不安定因素——进入苹果公司董事会的原NeXT公司主管的不耐烦心态,也给史蒂夫提供了一个机会。
以上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可能就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而这件事的“纵火犯”就是史蒂夫·乔布斯本人,他用的“引火物”是一个叫埃德·伍拉德的董事会成员。伍拉德当时是杜邦公司的董事会主席,他在早期也是IBM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其实,现在把埃德·伍拉德拉进苹果公司董事会没有多大的意义。根据一种比较符合事实的说法,“史蒂夫去给埃德·伍拉德做工作,要他起来带头‘造反’,结果他答应了,并且他相信苹果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不采取行动的话,他们中的很多人就会被起诉。”很明显,这次诉讼的达摩克利斯剑【达摩兜利斯(Damocles),希腊传说中的叙拉古国王狄奥尼西奥斯的朝臣,倨说其被迫坐在上悬宝剑的餐桌旁,宝剑由一根头发系住,以此来暗示命运的多危。——译者注】绝对不是一种无稽之谈。该说法还称,史蒂夫已经同他的亿万富翁朋友拉里·埃利森达成了一项协议,即如果说苹果公司董事会及其成员不行动起来把吉尔赶出去的话,那么埃利森就会起诉他们。埃利森也暗地里对一位记者放言,他将采取一定的措施让苹果公司实现权力移交。史蒂夫采取的策略,加上伍拉德对董事会成员的拉拢,终于赢得了胜利。据内部消息人士称,麦克·马库拉和德尔·刘易斯一直在试图拖延时间,好让吉尔完成没有做完的工作,但苹果公司其他3位重要成员却站在了伍拉德的这一边。
在1997年7月的一天,吉尔接到了伍拉德打来的一个电话,在电话中,伍拉德说要有一个“坏消息”告诉他。伍拉德接着说:“你为苹果公司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公司产品的销售额一直没有回升的迹象。我们认为你应该辞职了。”吉尔意识到与伍拉德争辩也是徒劳的,但他也对伍拉德说:“苹果公司现在的经营状况要比分析家预测的好得多。”他还责问伍拉德:“现在苹果公司刚要有点起色,你们就想要我辞职吗?!”
伍拉德回答道:“我们要寻找—位能在商场开拓与销售方面为苹果公司做出突出业绩的首席执行官。”当然,伍拉德的意思是,他们已经“寻找”到了这个人——伍拉德的这句话放在史蒂夫·乔布斯的身上非常合适。
7月14日,吉尔度假回来后,史蒂夫是第一个给他打电话的人。他打电话是幸灾乐祸呢,还是沾沾自喜呢?连吉尔也不敢肯定了。
当吉尔接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宫的时侯,他对公司董事会讲,他需要3年的时间把苹果公司带出低谷;而现在公司董事会在他任职仅为一年半的时间就把他辞退了。吉尔后来后悔了,因为他没有把3年不准辞退的条款写进他与苹果公司签署的协议中。
苹果公司的不少人以及其他一些人都希望吉尔能够离开苹果公司。在吉尔离开苹果公司后,一些人就开始在媒体上抨击美国最为畅销的书《甜苹果?酸苹果?》,说这本书是根据吉尔自己的经历写成的,它代表的仅仅是吉尔个人的观点——这些话就好像是说一本自传还应该增加其他一些内容似的。很少人能够记住吉尔为苹果公司所做的那些意义非同寻常的事情:当他接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时侯,苹果公司在银行里的存款只能维持3个月的时间;而当他离开苹果公司的时候,他留下了30亿美元的现金一一当史蒂夫准备重新“整修”苹果公司的时候,这笔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如果把史蒂夫的“忠诚法则”用在吉尔的身上,那会得到什么结论呢?如果这样的话,史蒂夫应承认是他自己的不忠诚损害了吉尔的声誉和地位。史蒂夫应该不会忘记是吉尔把NeXT公司从被遗忘的角落里拯救了出来,是吉尔让他重新获得了财富,是吉尔为他重新执掌苹果公司打下了基础,使他能够顺利地接管公司。史蒂夫也应该承认他的确对吉尔不忠诚,在这件事之后,史蒂夫远远地躲着吉尔,而且也相当冷淡,好像是害怕吉尔要报复他似的。史蒂夫能够看透别人的所思所想,但有时他却看不透他自己。
在史蒂夫的内心深处,甚至从一开始就相信自己能经营好苹果公司,能胜任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当然,没有任何人说史蒂夫没有资格产生这种想法——毕竟苹果公司是由他史蒂夫·乔布斯创建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也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但他并不是一个企业家。
最终,史蒂夫在被自己创建的公司赶出去13年后,又重新回到了自己公司,他不仅仅是回来了,而且是带着复仇的架势回来的——他当上了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在上任后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对苹果公司的股票期权进行重新估价,这样员工们的士气就被激发起来了;他采取的第二条措施就是把公司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他们的股票奖金挂钩,这样员工们也就被凝聚在一起了。
史蒂夫首先要给比尔·盖茨打电话,盖茨在这之前同吉尔谈判了好几个月。史蒂夫也明白,苹果公司只有同技术产业界里最重要的公司合作才能获得更多的资金。史蒂夫也知道盖茨和微软公司到底想要什么:他们想要与苹果公司签署—份协议,以便于引进苹果公司的电脑用户界面的设计方案—一这份协议是盖茨缠了吉尔l8个月想得到的东西。吉尔最后也没同意,因为他知道要是他把苹果公司的用户界面设计方案给了微软公司的话,苹果公司就失去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地位。史蒂夫却选择了毫不犹豫地签字放弃了苹果公司这份“珍贵”的知识产权,这样做他就可以在8月初举行的另一场苹果世界展示会上与比尔·盖茨平起平坐了,而且他还会获得新闻媒体的赞誉—一是他主动解决了双方久拖不决的争端。当然,史蒂夫也是相当精明的,苹果公司从微软公司那里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根据双方的合同规定,微软公司将向苹果公司投资1。5亿美元,而且在一定的时期内,还要对卖给苹果公司供麦金托什机操作平台使用的微软办公系统程序进行升级、管理。合同还规定,苹果公司可以通过默认程序使用,微软公司的互联网浏览器以连接到互联网。当然这种默认程序是可以装配在麦金托什机上的。史蒂夫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苹果公司现在所处的境况:没有微软公司的支持,苹果公司要想在这个微软公司称霸的电子世界星有什么发展的话,只是一句空话,苹果公司还会走入一个绝境。史蒂夫必须等待时机把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拉在他这—边。
1997年夏天,在波士顿举行的苹果世界产品展示会上,很多参观的群众对史蒂夫的这个决定很是想不开。
史蒂夫明白公司所有权的重要性。他对自己的薪酬多少已经不感兴趣了,事实上,中年后的史蒂夫很少从他的任何公司获取薪水。他在苹果公司的年薪是l美元,他的头衔是“临时首席执行官”,当然他坐在这个位置上,公司董事会也缺乏热情请猎头公司再为他们寻觅—位“永久首席执行官”了。
多年以来,苹果公司都是由局外人执掌的,他们中哪一个人也不能了解、掌控苹果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只有一个人可能有能力掌控苹果公司那种“特殊的企业文化”——他就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公司在史蒂夫的掌管下重塑了平等主义的氛围。他规定,公务人员出差不准再乘坐飞机的公务舱,工作期间不允许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对管理人员也不再签订特殊的违约赔偿合同。公司里的每个人都是坐在同一条船上的(当然,史蒂夫除外)。
史蒂夫也发现公司董事会与他的有些意见不合,但这没关系,他毕竟是董事会主席,可以轻而易举地就把事情解决。他在几个星期之内就可以辞退公司董事会里的大部分公司主管,即使是陪同史蒂夫多年的麦克·马库拉也不会例外。史蒂夫为了补充董事会里自己的力量,他把自己的老朋友也请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