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世界--凡人软哲学》-凡人软哲学-第21章


焖儆行У男畔⒋荩涣硪环矫妫纳缁嵬绫两簦υ谏缁嶂械母鋈瞬饲苛业陌谕焉缁峥刂频钠笸肌;チ缍杂谡饬礁龌ハ嗝艿姆矫妫继峁┝撕芎玫慕饩龇桨浮R环矫婊チ鋈硕陨缁岬囊览堤峁┝诵畔⒋莸闹С郑硪环矫嬗执丛炝诵槟馍缁幔懔烁鎏宀糠职谕焉缁峥刂频囊庠浮K裕チ绲姆⒚骱头⒄梗巧缁嵴诒两舻木咛逄逑帧?br /> 当然,对于人生价值来说,就算宇宙当中只有唯一一个人,他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代表了主观,代表了对宇宙的观察和划割。但唯一的人就谈不上幸福了,《圣经》里已经潜在地表达了这个意思,所以上帝为了解除亚当的烦忧而造出了夏娃。
推论二、幸福是反省之后由于发现而获得的,也就是幸福在体验界域之外,不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因为在跟随体验空间的变化当中,人是感觉不到变化的速度的,无法当场就体验到幸福。所以我们老是感慨“身在福中不知福”,或者“回想起来那时是多么幸福啊”。这种反省才获得幸福的特点,为宗教的存在提供了基础。直觉上,反省体验空间似乎必须有一个超越体验空间的存在,才能判断体验空间的变化。就像数学直觉上,要研究二维的曲面的性质需要站在更高维的三维空间才行。实际上,这个数学直觉一直到天才数学家高斯出现之前,是没有人质疑的,高斯后来证明,二维曲面的性质在曲面内即可研究,而无需借助三维空间。体验空间也是如此,宗教断言存在一个超越体验空间的存在——上帝,只有上帝才能看出体验空间的意义,身在体验空间是不能评判幸福的。有了高斯的榜样,我们也敢说,不需要借助于上帝,借助时间和记忆就足以在体验空间之内来评判幸福。时间和记忆的运用就是反省。
推论三、幸福之后带来更大的自由。我把自由理解为意志对表达方式的选择余地,这个定义应该是很明白的吧。这样,幸福和自由自在的关系就很清楚了,幸福之后是一个更大的体验空间,这意味着更多的自由。幸福带来了自由。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人生意义与人生幸福之间的矛盾问题上了。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无论一个人成就了多么大的事业,并不一定意味着解决了幸福问题,价值问题解决不了幸福问题。情况反而是,大的人生价值一般带来不幸福,也就是所谓的“古来圣贤皆寂寞”。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根本原因就是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都来源于意志。
人生价值是意志在体验空间的充分表达来体现的,但由于体验空间的多样性,使得意志只能在体验空间里有限的几个因素中获得满意的表达,而在大多数因素中意志只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表达。如果要求所有“转化形式”中意志都有满意的表达,意志需要几乎无穷的“能量”,这是不可能的。对于幸福而言,体验空间的扩大,也是通过消耗意志来获得推动力的。每天意志像守财奴一样在自己的财库——体验空间里巡视,伸出手来抚摸一下钟爱的宝贝,抓住机会就多攫取一些宝贝。随着人生体验空间的扩大,更加稀释了意志的“密度”。所以,根本上来说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都来源于意志,只不过对意志的使用方式不同。人生价值聚集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意志,而人生幸福耗散使用并消耗意志。
在某个时间,意志一定的情况下,人生价值就和人生幸福就形成竞争关系,来争抢意志的惠临。这样,意志就具有了两面性,当它聚精会神的时候,人生有意义,当它精力分散的时候,人生有幸福。这就构成了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之间的基本矛盾。我感觉这是人生最大的冲突(就像一个国王,他的幸福取决于他的领土。但当领土扩大时,又意味着他的王权的表达在降低,领土越来越容易丢失。这真是矛盾!)。不管我怎么说,很多朋友可能还是不能接受我的这种幸福与价值的矛盾说。其实用凡人的话,说的白点就是,想享乐,就不要干事业,想干事业,也得少点享乐。
人对待体验空间的态度就是境界。伟人的境界,是忽略体验空间多数因素,也就是牺牲幸福去追求人生的最大价值。而我赞扬凡人的境界:不追求人生的最大价值,更偏向于人生的幸福。凡人境界,更有现实意义。可能有人看出来了,这和第二篇的鼓吹矛盾,对,没错,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要允许矛盾才有智慧。其实,如果已经变蝴蝶了,那么紧接着选择凡人的境界,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破”之后要有“立”,“否”定凡人之后再肯定凡人,才是我们凡人出“事业”这个污泥而不染的境界。能够放松绷紧的世界,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凡人境界。
凡人境界的尽头又会是什么?这个问题使我感到进入了一种极限状态,也许这一辈子我都不会有答案。只能猜测,尽头似乎已经超越了价值和幸福,既不是有没有价值的,也不是有没有幸福的,很可能是一种无以名状的自由自在。实现凡人境界、探究凡人境界尽头的方法,也许是可以掌握的,这就是本篇的主题—人生之“道”。在很多朋友的启发帮助下,经过无数次的胡思乱想,我隐约感觉到,达到凡人人生境界的顶点,其“道”可能就是维系平衡、毁灭个性、浅淡自我。
第十章 维系平衡
没有价值的人生,其体验空间一定是非常的小。实际上当大志者突破极限,其意志也会获得很大的提高,意味着对体验空间的扩大提供了更强的潜在推力,这为其幸福的扩大提供了潜在的机会,前提是他愿意用意志来扩大体验空间。
没有幸福的欲望,其意志的表达一定很有限。获得幸福虽然某种程度要消耗意志,使意志得到满意表达的可能性降低。但是得到更大幸福的愿望,也会激励人暂时牺牲幸福,给予创立更好表达来提高意志以强大的推动。
所以,价值和幸福不仅仅有互相削弱和约束的作用,还有互相激励的作用。平衡好这样一对矛盾冲突,可能使价值和幸福这一对竞争者都从对方吸取到养分,获得增长。我们第二篇所谈到的“法”,就是用来处理矛盾冲突的,不过在那里的目的是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来表达意志。既然人生境界也是要处理价值和幸福的矛盾冲突,那么第二篇所说的“法”大部分可以应用于此,比如要用智慧来包容价值和幸福的矛盾,不要哀叹“价值是价值者的墓志铭”,在确定人生境界的“战略”之后,以“策略流”来实施“战略”,“顺势而上”等等。唯一的不同是,这里需要在大人生的背景下来实施这些“法”而已。
处理好价值和幸福的关系,以智慧的眼光来看,关键是平衡。
对于这种平衡,我发现佛陀曾有一个很好的琴弦比喻,出自《杂阿含经》第二五四。前面的文字大家可能看得够辛苦了,这里可以阅读阅读南传佛经原文,它的特点是文字特别朴实宁静,不同于中国主流的大乘佛经那么玄妙华丽。下面可以感受一下,来松弛松弛绷得太紧的脑袋。原文照抄如下。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二十亿耳住耆阇崛山,常精勤修习菩提分法。时,尊者二十亿耳独静禅思,而作是念,于世尊弟子精勤声闻中,我在其数,然我今日未尽诸漏。我是名族姓子,多饶财宝。我今宁可还受五欲,广行施作福。尔时,世尊知二十亿耳心之所念,告一比丘,汝等今往二十亿耳所,告言:“世尊呼汝”。是一比丘受佛教已,往诣二十亿耳所,语言:“世尊呼汝”。二十亿耳闻彼比丘称大师命,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尔时,世尊告二十亿耳:“汝实独静禅思作是念:”世尊精勤修学声闻中,我在其数。而今未得漏尽解脱。我是名族姓子,又多钱财,我宁可还俗,受五欲乐,广施作福。‘耶?“
时,二十亿耳作是念,世尊已知我心。惊怖毛竖。白佛言:“实尔,世尊。”
佛告二十亿耳:“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二十亿耳,汝在俗时,善弹琴不?”
答言:“如是。世尊。”
复问:“于意云何,汝弹琴时,若急其弦,得作微妙和雅音不?”
答言:“不也。世尊。”
复问:“云何,若缓其弦,宁发微妙和雅音不?”
答言:“不也。世尊。”
复问:“云何善调琴弦,不缓不急,然后发妙和雅音不?”
答言:“如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