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第53章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中国传统的信任方式,也是自古以来为人称道的一条原则。在革命中最忌讳怀疑别人,刘邦就有这个魄力,一旦决定用某人,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的军中投靠刘邦以后,得到刘邦的信任,这让很多刘邦的老部下不满意:我们跟着刘邦跟那么长时间,建功立业,出生入死,也不过就混到现在这个位置,陈平这个小子一来,就给他那么高的职务。所以就有人去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他们纷纷说他品行不端,贪图贿赂,也就是后人有时提起的“昧金”、“盗嫂”,认为这种人不能信任重用。
刘邦经不住众人再三诋毁陈平,便也心生疑团,召陈平来质问道:“听说你原来是帮助魏王的,后来离开魏王去帮助楚霸王,现在又来帮助我,这怎么不让别人怀疑你的信义呢?”
陈平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作用就不同了。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离开他去帮助楚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所以我才来归附大王。我虽然还是我,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样了。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我什么也没带,来到这儿,所以什么都没有,才接受了人家的礼物。没有钱,我就生活不了,也就办不了事。如果大王听信谗言,不起用我,那么,我收下的那些礼物还没有动用,我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给我一条生路,让我辞职回家,老死故乡。”
寥寥数语,道明了各方的政治优劣,话中有话。
刘邦说:“对不起。我慢待先生了,请先生继续留在军中。”
刘邦的疑虑顿消,对陈平倍增好感,并重重地赏赐一番,提升他为护军中尉,专门监督诸将。从此,陈平一心一意为刘邦“六出奇计”夺取天下,成为西汉安邦定国的著名谋臣。
有了刘邦的信任,陈平终于可以施展手脚,大干一番了。之后不久,刘邦被项羽围困,向陈平讨主意,陈平说:“原来我在项羽手下当差,很了解项羽。项羽这个人出身于贵族的家庭,待人接物,都是按照贵族的那一套,平常都是恭恭敬敬、彬彬有礼,所以很讲道德和礼数,而且非常看重自己身份名誉。爱惜羽毛,守护着以为万古不变的圣洁与美丽。一根羽毛的伤痛,也可以成为逃遁努力的借口。所以这些人都集结在项羽的麾下。这些人虽然对项羽忠心耿耿,但是项羽多疑。他的忠实部下不过几人,只要大王拿出数万金,让臣实施反间计,使其君臣离心,自然可破。”
于是刘邦出黄金四万金交给陈平,让他随意使用,不问他的出入。陈平出重金派人到项羽军营,散布消息,果然项羽起了疑心。
当然,这是当时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措施,表示刘邦对陈平的信任。
奖励是对一个人才贡献的实实在在的肯定。论功行赏又可以说是论功行封,表示评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封赏。刘邦夺取天下以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奖赏这些功臣们。
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酆侯,食邑最多。许多功臣心里愤愤不平,私下里议论不休。他们说自己跟随刘邦辗转南北,身经百战,而萧何只不过坐在家里发发议论,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无战功,为什么他的食邑反而比我们多呢?
刘邦闻知此事后,就对他们说:“你们知道猎人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示行踪,放狗追兽的是人。如今诸位只是能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功劳。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追逐目标,那相当于猎人的功劳。况且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带两三个家里人,而萧何却是全族好几十人跟随我,这些功劳怎么能抹杀呢?”
众人听罢,都无言以答。
诸侯分封完毕,接着是排位次。群臣都说:“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七十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
刘邦已经压过大家一次,重封了萧何,对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心里仍然认为萧何应该排在第一位。
这时,关内侯鄂君说:“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
鄂君的这番议论,正中刘邦下怀,于是顺水推舟,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十多人。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萧何在政府中的地位仅次于刘邦,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这样打一个比方,如果刘邦集团是一家公司的话,刘邦是董事长,萧何就是总经理。即使刘邦给予萧何极大的信任,但是也在暗中控制、监视着萧何。不过刘邦控制、监视不像项羽,他总是不动声色的,也不把“怀疑”两字写在脸上。
汉十二年秋,黥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萧何留守京城。在这个战争的过程中,刘邦不断派使者回来,每回来一次就必定去见萧何,而且传话说皇上问萧相国最近在干什么,非常关心体恤,所以萧何很感动,尽心尽力地为刘邦的作战作好后勤保障。
这时,一个门客跟萧何说:“丞相觉得陛下对你怎么样?”
萧何说:“皇上对我很信任,频频派使者来,关怀我,问我最近好不好,在干什么。”
门客冷笑一声:“丞相,您离灭九族的大祸不远了。”
萧何不解,门客说:“你以为皇上是关心你吗?他是不放心,所以不断地派人回来看你在干什么。你自入关十几年来一直深得民心,民众都愿意归附于你,皇上屡次派人回来询问近况,就是怕你在关中挑起民众造反。你是大汉第一功臣,已经没有可以加封的余地了,他怎么能够放心你?”
萧何说:“所言极是,那怎么办?”
门客说:“只有一个办法,你自己把自己的形象搞坏,贪污腐败是最好的办法,让他知道你贪图小利、胸无大志。”
刘邦平定了黥布以后,回到了京城,发现有很多人状告萧何,说利用职权,低价强行购买土地。刘邦得知,果然嘲笑萧何“小农意识”,就此放下心来。
可后来,有人向他打小报告,说萧何有经济问题。刘邦立刻翻脸无情,将他关进监狱,准备对其实施肉体消灭。还好萧何平日人缘儿不错,又早已和吕后系统打成一片,最终借助这些关系网的保护被无罪释放,这才落了善终,免于灭族之灾。
所以,刘邦的用人之术是典型的帝王之术,一方面用人不疑,另外一方面害怕功臣势力大,功高盖势,抢夺帝位,总要想方设法杀掉那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有功之臣。但这也非刘邦一个帝王而已。
总而言之,刘邦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加以防范和控制,从而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优化组合。所以才战胜项羽,走向胜利。刘邦认为,这是他成功之道的根本所在,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帝王”痞相
如果按照中国人传统的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观念,刘邦坐上了帝王龙椅,创立了汉家天下,贵为九五之尊,所以他应该是英雄人选。反之,项羽就只能被列入陪衬英雄的跳梁小丑角色,因为他是一个输家,最后落了个兵败被杀的下场。都是英雄,相差很远。
但是,虽然刘邦打败了项羽,成就了帝王的霸业,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却并不是很高,不客气一点儿的说法就是骂名,背信弃义、玩弄权术、残害忠良,等等。
可以说,刘邦是一个在人格上彻彻底底的失败者,是一个让人不足道的人,相反,项羽虽然失败了,后世人无论高矮,却都是一律仰着脑袋看他。
宋时李清照就曾著诗《夏日绝句》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当然,不能随便断言说刘邦就是痞子,而项羽就是英雄,而要以历史事实来说话。
司马迁在《史记》中关于刘邦的发迹记载多赋神话传说,什么刘邦是他的母亲与蛟龙交配所生,什么刘邦长了一个奇大无比的鼻子,等等。但尽管如此,在司马迁的笔下,刘邦的形象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